石雕孔子像的现实意义兼谈为什么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孔子是一个有道的生命,他承奉天命而来,做一个混沌的暗昧的世间的木铎。他的高尚的人格,使得一群俊伟的青年追随着他失道绝粮,周游四方。他们虽然在现实的功绩上没有世功所建立,但是他们对于人性价值的永恒追求为这个民族奠定了永世的道德理想的方向。孔子未出世,我们只能向往于圣王之统,我们所有的生民,只能在少数圣王的照辐之中过生活,而孔子的出现却为我们确定了每一个生命的主体价值都可以尽其本分的于天地间挺立,这就是孔子所开创的仁教。自孔子之后,中国的所有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精神力气完全对准了生命如何超越,如何在现实中表现最高的价值,这样的一种求道的方向。
仁教一旦开出,结果就是每一个后世子孙都可以在自己的份位上尽自己可能的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大家知道财富地位这是身外之物,是求之有道得之有命的,是你想求不一定能得的。而成德---生命的价值,是内在生命本质中,是有求便有,是求有益于得也,这是孟子里所说,所以孔子的价值在于,即便我们有很好的机缘,有财富地位权势,堂堂的可以挺立于天地之间,但是我作为一个人,纵使我一个字都不认得,我也可以凭我的良心在天地间尽我的本分,做天地人三才之一。这是孔子的价值。
中华民族由于原初文化的形态没有形成神的设教,而最终形成的是以人性的内在人格的挺立、而完成的尽己生命之所诚、便能够心诚而天下安这样的一个主体道德实现的文化。
一个好的老师,能让他的学生变化气质。而有一个人,有一本书,能让一个民族变化气质,这个人就是孔子,这本书就是《论语》,这个民族就是中华民族,这种气质就是“文质彬彬”的君子气质。百年奇特几张纸,千古英雄一窖尘。唯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义洽生民。国学专家、石雕老总潘守宇常说: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2500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2500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中国上下5000年文化代表非孔子无与伦比!
《论语》上的孔子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今天这具有普世文化原则的话,指导着世界上的政治家们处理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和不同文化间的冲突,仍具有现实意义!
孔子故里济宁曲阜高铁站前再创作的孔子像高9.5米,面对川流不息的东长安街具有特殊的政治与文化地位。将人体与山体结合起来,为其赋予文化与自然的双重意象,使得它与现代都市环境虚实共存,古今相融。雕像面含春风,满怀慈爱,智者仁相,巍然山巅。一是孔子表情慈爱智慧,祥和温润,颇具儒家风范;二是整体造型似巨石似高山,象征着孔子是跨时空的精神坐标,是一座文化泰山;三是从背后望去,这尊雕像又像一座丰碑,作为先贤,他永远是我们后人仰止的高山,是我们膜拜的丰碑。
石雕孔子雕像尊重历史依据、约定俗成印象,准确体现其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及中国传统文化形象代表身份,形神俱佳;其神态以唐代吴道子的孔子像为样本;在形象上,服饰、姿势以孔子行教图为依据;年龄掌握在60岁至70岁之间,面部表情“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体现庄严慈祥,和蔼和谐,谦和智慧的万世师表形象。